“AI+勞!碧剿鲾底洲r業(yè)新路徑
編輯:騰訊網 來源:騰訊網 更新于:2020-7-24 閱讀:
這支來自云南本土的技術強隊,分別由中科院自動化所、昆明農科院、云南農業(yè)工程研究設計院的專家和工程師們組成。在這次比賽中,他們計劃將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應用在草莓生長上,這項技術此前被公安、化工領域成熟應用,常見于毒品、化工品的無損檢測。
程飚介紹,原理在于將光譜變化同植株生長、病蟲害對應,并通過15項環(huán)境參數、7項作物參數,建立起一套草莓PCSE生長模型,并由AI自動作出種植策略判斷。
“用算法訓練機器的同時,也希望可以訓練農人,讓其靈活掌握應用這套技術,讓農民變成技術工人,能夠對草莓生長節(jié)點和模型對應,進而提升整個云南草莓的商品化率和附加值!背天f。
對于AI組的整體策略,頂尖農人們則有不一樣的看法。
“就目前技術水準來看,人工智能大規(guī)模取代農民尚需時間!瘪R廷東說,人可以根據不同環(huán)境立馬調整,機器未必,數據積累需要更長時間,并且智慧農業(yè)及設施農業(yè)的投資回報率并不高。他判斷,AI是農業(yè)的未來趨勢,但還需要很遠的路要走。
紀榮喜則認為,農業(yè)生產中的人工智能應用是必然趨勢。他在鎮(zhèn)江的實驗大棚里,也加裝了補光、補溫、溫濕度傳感器,以及水肥一體化設備。“我60歲可能就不種草莓了,將來誰來種?怎么種?這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,如果人工智能能學習到幾十年的種植經驗,那是最好不過。”
“賣得好”也要“種得好”
這次決賽中,各支隊伍種出的草莓,將經歷嚴格的評估:產量及品質、投入產出比、算法及種植策略的先進性等。
“多多農研科技大賽”組委會負責人蘭克介紹,其中的關鍵,在于利用能源及農資最少,種出草莓品質產品最優(yōu)。這也給AI隊伍提出了考驗。
NJAI.莓隊長、南京農業(yè)大學教授倪軍認為,利用多樣性傳感器及作物生長感知技術,可以有效減少化肥、農藥用量,提升產量和品質。此前其團隊已在大田糧食作物生產中的氮肥管理領域有成功經驗。
“采用新技術的種植策略,肥料利用率可達到50%以上!蹦哕姳硎,經過實地測算,一畝田省水70%、省肥50%左右,相當于每畝地節(jié)約了350元,而且還能省下400元的勞動成本。
CyberFarmer.HortiGraph隊伍的代表林森說,他們在決賽中,將采用基于知識圖譜的溫室智慧管控決策方法。簡單來說,就是輸出一套草莓種植決策模型,并根據草莓生長參數和環(huán)境參數的反饋,訓練AI進行自動控制。
如何讓人工智能、機器人學習到頂尖農人們的種植經驗,進而優(yōu)化生產管理過程,也是科學家們在這次決賽中關心的問題。
上篇:
下篇: